中国的“三个角色”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中国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国家。世界上的主流说法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霸主,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的确,过去30年来,中国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实现了惊人的转变。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它并没有全面的展现出这个国家的复杂性,也没有进一步探寻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个国家的今天。
这里我不想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而是想要探究我所看...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你是一个“优化者”还是一个“连接者”?你是一个“探索者”还是一个“专家”?
看清你到底是那种类型的“思考者”,不仅能帮助你自己,也对你所在的整个组织/公司有重大意义。近日,两位专家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中展开了一番探讨。大多数的组织都使用一套“标准化“工具来组织、管理和激励自己的团队。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人们是怎么想的。
“在今天的...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摩洛哥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价值7.65亿美元的太阳能发电站Noor-Ouarzazate complex。这个发电站将为超过一百万户家庭提供电能。这也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中心。
就在几年之前,在北非沙漠中,这种规模的发电厂一定是石油或者天然气驱动的,而Noor-Ouarzazate complex则是完全由太阳能驱动的。
Noor-Ouarzazate complex是一个标志性工程,代表着太阳能发电作为...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当四个月大的Lucy Boucher需要肾移植时,她35岁的爸爸把他的肾捐了出来。移植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大人的肾安在婴儿身上,将它与Lucy的微细血管连为一体。这使得一个原本就复杂的手术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据最近透露的消息,Lucy是第一个在3D打印的帮助下接收成人肾移植的小孩。Lucy身体解剖的仿真模型以及她爸爸的肾,是此次手术顺利完成的“大功臣”。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克劳斯·施瓦布在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正在进行的技术革命“将会改变我们所做之事,也会改变我们的身份”,而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无穷尽的,因为它只受想象力所束缚”。
他所使用的例子,包括了很少人熟悉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也包括了现在很普遍的内容(比如智能手机)。然而,最重要的是 Schwab教授的以下观点:“从不间断...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欧洲央行已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4%。
日本、瑞士及许多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将存款利率下调至零以下,这意味着今后这些国家的商业银行不仅无法获得利息,还要反过来支付央行“保管费”。
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因为经济形势不稳定,央行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中央银行现在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调整银行的贴现率。
其二,控制货币的供给量。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让我先来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让我帮你列几个可能的答案吧:
A)要是我能写/回复更多的邮件就好了。
B)要是我买了谷歌的股票就好了。
C)要是我能得到那次晋升就好了。
D)要是我能多陪陪我爱的人就好了。
如果你的答案是A,不要再读文章了赶快去忙你的邮件吧。如果是B或C,你依然有时间捕获下一个致胜投资机会或晋...
虽然掌权人可以在单独工作的时候表现出色,一群掌权人在一起时却并非如此。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最终发现“权力阻碍了领导者们一起工作的可能。”
掌权的感觉能刺激个人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更具创造性地思考、并在更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但这些好处却在领导者聚集在一起工作时通通失效。
实验中,研究者们将职位任意分配给参与者,然后给他们分配任务,其中“领导者”拥有命令“员工”的权力。下一步,研...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伊隆·马斯克、斯蒂芬·霍金与比尔·盖茨都曾警告称,飞速进步的人工智能有可能为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关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已经被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演绎了数十年。《终结者》系列和《我,机器人》等影片都讲述了人类在失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后,世界就将被其所毁灭的故事。而上述名人的关切,则让这一流传了数十年的恐慌显得更加真实。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1970年,弥尔顿·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章。他阐述道,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是“赚取利润”。他认为那些持有相反观点的人是理智的玩偶,其观点是“从根本上起颠覆作用的学说”,他们破坏了自由社会的根基。
在20世纪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弗里德曼有关货币经济学的观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制...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过去几十年人类所取得的进步远远大于之前几个世纪。1990年,60%的总人口处于极度贫穷状态,现在,这个比例已低于10%。如果我们对贫困的打击能保持现在的势头,不出10年20年,极度贫困现象便能被彻底消除。在中国、印度和很多其他国家,全球化、连通性和经济政策改革对贫困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向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看齐,我们需要继续扩...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谷歌公布了两个他们认为大胆的项目,但是之后放弃了。
实验研究和发展实验室X(正式的叫法是谷歌X)的负责人Astro Teller解释到,这家科技公司研究发展自动化立体农业技术和一个比空气更轻、浮力可变的货运飞艇。
Teller的官方职位是Alphabet公司登月计划项目的领袖,他在TED(科技、娱乐和设计)2016中讲到,失败是X实验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说:“让...
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测算了10年间男人和女人的薪资差距,2015年的最新报告强调,在过去十年中女性向平等又迈进了一步。
从2006年开始,职场新增2亿5千万女性。同时,很多国家中女性政治家的数量正在增长。但并不全是好消息:报告也显示出世界要想实现性别平等,还需要相当多的工作岗位。
《经济学人》基于论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2015年,全世界在奔向互联互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小小一步。Facebook 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2015年全球共有约32亿人成为了网民,比2014年增加了约2亿人。但这也意味着仍有超过41亿人完全无法上网,而这些人占到了全球人口的多数。
国际电信联盟在“连通目标2020议程”中呼吁,到2020年应让发展中国家超过50%的家庭接入互联网;同时为了扫除上网阻碍,各国应降低...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想想五年前的你,是否能想象你现在的生活?
那时候,微信编辑这个工作还不存在;国企和公务员仍然是金饭碗;在中国最有名的外企还是沃尔玛;而你的手机还不是你最亲密的伙伴。
现今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是人们今后10到15年工作状态的缩影。
下一波变革浪潮将从根本上重塑人们所有的职业,你的职业也不例外。
据估计,现在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中,将会有65%的...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为了得到理想的工作,你需要什么学历呢?如果你励志成为一名会计,那么本科学历就足够了。但如果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学历会让你处于行业尖端位置。如果你想在电气工程领域工作,你可能需要在学校待更久一点,获得博士学位。根据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NACE)最新的调查,我们发现,学习的专业将决定你到底需要获得什么学位。
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调查了201家美国公...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对中国的悲观情绪在最近几个月四处涌动,而对“中国崩溃”的忧虑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通过各大股市冲击了全球各国。
一眼看去,仿佛每个人都在做空中国。
人们很显然有足够的理由去忧虑:GDP增长大幅放缓;企业负债率创下历史新高;货币汇率下滑;股票市场极为动荡;再加上资本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出国门。
而看待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以及中国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性别收入差距依然很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女性的平均薪水仍然只略高于男性平均工资的一半。
尽管各国政府与国际机构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性别差距问题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如果日后的薪酬差距仍以当前的速度缩小,那么我们至少还要等待70年才能实现薪资的平等。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人类学家Dan Grunspan在研究大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潜在倾向:男性学生认为班上的男性同学比女性同学对于课程了解的更深更多——尽管女性同学往往分数更高。
“这种倾向仿佛在向我尖叫,冲我恐吓”, Dan Grunspan说。
所以,Grunspan和他的同事决定在华盛顿大学和其他学校进行研究,来量化在课堂上的性别偏见程度。
在对1700名学生的三次生物学课...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伊隆·马斯克、斯蒂芬·霍金与比尔·盖茨都曾警告称,飞速进步的人工智能有可能为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关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已经被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演绎了数十年。《终结者》系列和《我,机器人》等影片都讲述了人类在失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后,世界就将被其所毁灭的故事。而上述名人的关切,则让这一流传了数十年的恐慌显得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