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贷款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来自英格兰银行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贷方平均每年都要购销132亿英镑的坏账。也就是说,你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收回钱款。

而降低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你将要借钱的对象。据说已有一些财务经理在考虑利用人格测试来评估申请贷款或信贷协定的借方是否合格。

例如,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出的几种模型便要求借款人就一系列能够揭示其可信度的题目予以回答。早已有多家企业以各种形式利用这类人格测试来评估潜在雇员的适宜性,可它真的对借款人也有效吗?

预测未来

评估人们是否会拖欠贷款的传统方式就是检查他们的收入与开支、个人资产以及承诺情况,并根据这些基础经济状况做出预测。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信用记录也很重要——了解他以前是否曾拖欠贷款或有过其他信用问题都将有助于进行评估。

这在心理学上是成立的,一个广为人知的准则是:过去的行为能最准确地预测未来,但你如何对几乎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做出预测呢?

这就可以用到心理学测试了,而这种测试表面上很是诱人。如果——“如果”这个词很重要——人们拖欠贷款的可能性与他们的人格特质有关;而如果(又是一个如果)这种特质是可以测量的;又如果(没错,又是一个如果),测量这种特质的方法能够避免人为欺骗或者操纵;并且如果——最后一个了——这种问卷中的问题倾向不是特别明显或者比较真实的话,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与系统斗智斗勇

然而问卷系统存在着问题。我们近期了解到,心理学的手段是很有效,但它并非绝对可靠。科学家在尝试复制那些著名心理学实验时发现,这些实验中的理论仅有一半能被证实。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所有的心理学家失去信心,但它的确说明我们应该对“某套特制的问卷可以预测出拖欠贷款者”这一说法保持怀疑。

其实细看这些报道中的问卷,上面的问题似乎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我相信人们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我相信人性的善意”以及“我很注意小细节”。也许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典型反应与他们的财务状况存在一定联系,但还需要有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事情更有可能是这样:如果人们想得到贷款,就会努力去迎合系统。他们极有可能给出能体现更高信用度的答案,“我对财务细节非常注意,甚至算是过于小心了”;而不是“噢,我才不在乎呢,快把钱给我”。任何一种心理测试机制都应具备针对这种欺诈行为的有力手段,比如使用更为模糊的题目。

真实数据

可是仍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虽然其支持者声称,这种方法旨在通过评估客户到底“多么值得信赖、多么可靠、情绪有多稳定、道德有多高”来保护借款人的资产。然而首先,评估这些因素便是一个极现实的困难,这一点已为很多人所诟病;消费者组织Fairer Finance的James Daley便是其中之一,他指出“如果银行认为能靠心理学检测出坏账风险,那他们就是在自欺欺人”。但是,除此之外,许多可信、可靠、情绪稳定、有道德的消费者发现他们同样面临着财务困难问题,而这往往由一些在其掌控之外的经济力量所致。

过去的行为可以最准确地预测未来。在目前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对其行为的最好阐述。但是,通过人格测试去达到这一目的显然不太容易。

我是一名职业心理学家,并为此而感到自豪。我相信这门专业在精神健康领域内,甚至是国际政治方面都大有可为。

同时我也相信,“人格测试”所展现出的心理学潜力微乎其微,而它声称能够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也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本文系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布此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彼得·金德曼是利物浦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

翻译:【教育无边界字幕组】密密斯简

 

校对:【教育无边界字幕组】AmyLu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