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们中很多人出生在太空时代,满怀着对未来憧憬慢慢长大。当时的我们坚信:在我们年长后,就能生活在月球殖民地上,可以规划各种旅行,去远而又远的星球。

但现实却有些不符所望。就人类太空旅行来说,我们似乎陷入了一段不知所措的时期。这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太空科学的其他领域一直在不断取得进步。  看看卫星通信与导航、地球观测和天文太空任务就知道了。后者已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这么说,在殖民太空上,为何进展如此缓慢?

近年来,势头有了一些转变。希望再次被点燃了,这次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我是这样认为的:自从人造卫星发射上空以来的近 60 年来,我们经历过三个太空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抗,第二阶段是合作,第三阶段是我们最近才进入的商业化阶段。

我们很容易忘记对抗这一阶段,但确实是它掀起了太空时代的序幕。从罗马时代直到今天,战争一直是技术的巨型孵化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V2 火箭的开发,就是为了以最低限度的正面冲突,从远处向敌人给予巨大打击。二战后,我们陷入了冷战。这样一个时期,设计能够横越地球的火箭就成了新目标,而近地太空似乎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途径。但是,一旦开始了这段旅程,我们就发现,我们可以达到外太空更远的地方。借助高高在上的卫星,监视敌人的秘密易如反掌。

太空开发的高昂成本推动了其第二阶段的发展:合作。 20 世纪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很多国家开始组建自己的太空机构。它们明白在太空中有一席之地的好处,但一颗卫星的平均成本高达数亿美元,还需要同样的发射开销,这使得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协作的好处。这种合作持续到了今天,类似国际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等项目就是例子。

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合作领域充当一名太空科学家。尽管我喜欢参与超大型国际团队,但同时我确实感觉到,工作的进度似乎太慢了。每件事都由委员会决定,真正激动人心的项目,比如送一个人上火星,由于缺乏共识和资金,一直没取得进展。大家可以将这跟当年送首批人上月球的科学环境相比。

商业化是魔尘,短短几年里,就让蓝天思维看上去司空见惯。我们都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20 世纪 80 年代的手机,天价,还需要一个小拖车拉着;而现在,手机发展成了造型优美的玩物,小小一笔钱,就能把它们揣进裤兜。20 世纪 70 年代的电脑,占满三间办公室,而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用的是超轻笔记本–商业化的力量改变了这一切。

但这种转变力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市场力量。如果有足够多的需求,人们愿意花钱,那么,就跟手机和电脑的情形一样,市场会应声而上。恰如战争,消费者文化是技术的伟大推动者,促使产品变得更小巧、轻便和低廉。

在太空方面,现在也在发生着这种变化,而且,它们不仅仅是我说到的维珍银河或火星一号之类的公司,而是现在给国际太空站提供服务的 SpaceX 等公司;或者说像 Reaction Engines 之类的公司,它已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使用来自地球大气的氧气充当部分燃料。该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是等离子体推进发动机,这让到火星的旅程时间从 5 个月减少到 1 个月。我们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激动人心的时代。

有些人总是喜欢唱反调,他们认为,我对太空有玫瑰色的憧憬,对于他们,我想说下面的话。当莱特兄弟实现人类首航时,没人会预料到能出现低成本航线。因此,欢迎新的太空时代吧!也许很快,我们儿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

作者:玛姬·阿德林-波科克是英国的太空科学家和电视节目《夜空》(The Sky at Night)的主持人。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 (http://forumblog.org/china/)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转载请注明来源。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