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每次看见挂在墙上的大学毕业证书,我都不禁露出迷之微笑。因为我现在做的和那时候学的所有东西已经没什么关系了。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应再把所有精力、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大学中呢?并不尽然:相反,在完成“正式学习”之后,我们仍然需要成为“学霸”。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像机器一样不断学习,否则,我们就只能像石器时代之后的洞穴人一样,被淘汰出局。我们别无选择。

我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已经有25年的时间。每次面试的开头我都这样问应聘者:“在过去的6-12个月里你都学了什么东西?”这个问题让很多面试者措手不及,回答不出来,面试到此结束。

如果你拿到了本科或硕士学位,你是把它看成旅程的终点还是起点呢?如果看成终点,那你就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我们长期的成就靠的是思想上不断地耕耘。不要把自己的能力看成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它应该是一种能够随着时间发展不断进步的东西。

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有敏锐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你用开放的心态对待新的思考方式;它可以让你以富有创新的形式不断汲取新知识;它使你反思,帮你扔掉之前的自满和麻木,推你走进未知领域。要牢记:在某个地方,总有那么一个人正以快于你的速度学习。为了成为不断学习的“学霸”,我们必须牢记这三条重要规则:

规则1:“专家之路”别走得那么认真

首先问个问题:提起莱奥纳多·达芬奇,你会想到什么词?画家?科学家?作家?发明家?建筑师?他全都是。作为“多才多艺者”的代言人,他漫游在各种学科之间,避免了过分专攻某一领域可能导致的后果:无法系统地思考并理解问题。

所以第一条规则就是:不要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学习。史蒂夫·乔布斯曾经对苹果产品的时尚、简洁和完美设计进行过解释: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上过书法课程,因此他希望把这种美学元素添加到公司产品中。如今苹果产品的外形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标志。

再回到莱奥纳多·达芬奇,这位博学家曾经说过:“学习永远不会使大脑疲惫。”虽然我们中鲜有人能取得像他那样耀眼的成就,但他对学习的渴求却是所有人都能追随的。再说,学习并不仅仅存在于大学、夜校、或是办公室的专业课程中。我们业余时间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堂课,激励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你是业余体育队教练?那么你已经开始学习如何管理团队了。你是学生的导师?那么你学到了激励别人的方法。你是销售员?那么不管你是把家具放到eBay上卖、还是这只是份糊口的临时工作,你都掌握了买家的心理。你在地方政治中扮演咨询角色、或主动参加了某个你支持的活动?那么你理解了团队动态及其复杂性。你带领游客参观博物馆或向他们展示城市风貌?那么你知道了如何博得他人眼球。你是一个酒保?太赞了,你掌握了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应对难缠客户(这里指醉客)。你是保姆?那么,你拥有了责任感。换句话说:很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工作在你的职业经历中都是关键因素。

试吃你不知道名字的食物;学50个外语单词;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和平时不怎么打交道的人混在一起;学着读乐谱,背诵诗歌;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随处闲逛(我建议你去维纳斯);主动参加一个你不太了解的项目;读本平时不会读的书;一周至少五天不要开电视;听点平时不会听的音乐;不开音量看部电影,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理解剧情。换句话说:我们应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适时打破平时的思考方式,“学习”这件事便会如魔法般神秘地来到我们身边。

一个小男孩正站在维纳斯的一扇拱门中。
图像: 路透社/Alessandro Bianchi

规则2: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你能从中吸取经验的话

我一直很难理解“失败与成功是对立的”这种说法。相反,我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收集到很多种具有“成功意义”的失败。这些经历一开始令我们恼怒,但最终却教会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说,我们通过犯错来学习。正如中国哲学家荀子所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我们还可以再加几句:“行之有误便可改之,以此为学,以示后人。”

谷歌人力管理执行副总裁Laszlo Bock曾写过一本书《重新定义团队》,里面提到:2011年,美国在员工培训上花了1560亿美元,颇为惊人。和Laszo一样,我不觉得“一人讲,其他人听讲并做笔记”这种传统学习方式有多大意义,在公司里,大家把这种模式称为“夺命ppt”。如果你能试着做些新鲜事情,把失败当成学习过程中健康无害的一步,而非用尽一切手段拼命远离的“致命疾病”,那么你所学到的东西可比在幻灯片里多多了。让我来举几个例子吧。

是谁在他的篮球生涯中错失了12,345次进篮机会?迈克尔•乔丹。作为一个“只”进了12,192次篮的选手,他可以说是篮球史上最棒的运动员了。同样,托马斯•爱迪生在成功制出第一只电灯泡前,几乎失败了1000次。

在商业领域,理查德•布兰森、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三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在他们的努力付出终于取得回报之前,他们都失败了若干次,就像这篇有趣的文章所诠释的那样。

亨利•福德写道:“失败是一次绝妙的机会,它让你更有智慧地重新开始。”如果我们永不犯错,我们就永远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学习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有时,在我们的想法走上正轨之前,还会有些挫折。Johannes Houshofer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教授,他在Twitter上发布了自己的简历内容,那是一长串失败的经历,他解释道,失败是我们学习经历中的一部分,而非必须被遮盖的黑历史。如果我要写我自己的失败经历,那至少得有30页长,而且随着我的职业生涯不断展开,这个清单会越来越“壮观”。所以我给自己造了个词,清单上写着的,是我“辉煌的失败”,它们使我获益良多。

规则3:学习永无止境

学海无涯。1938年, Ingeborg Rapoport刚写完她的医学论文,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但就在这时,纳粹政权通过的种族法却取消了她当医生的资格,因为她有犹太血统。于是她移居到了美国,继续她的医学研究,在多家医院担任小儿科医师和新生儿学专家。50多岁时,她回到了东德,并在东柏林建立了那儿的第一所新生儿诊所。2015年,汉堡大学决定推翻这项不公正裁决,于是,在等待了77年后,她终于对1938年的论文进行了答辩,并获得了学位证书,这时她已102岁。她坚持学习,与不公平顽强斗争,仅这两点,她便是我心中的英雄。

因此:快乐地做个学习机器吧。享受那些辉煌的失败,哪怕到102岁也别停下学习的脚步。让我们投身于“学习”这项事业当中,开创未来。没人能夺走我们脑子里的知识,没人能剥夺我们选择做人类的权利。我们有大把的时间,任学习带给我们一次愉快之旅,它将引领我们,在自由的海洋里无限畅游。

延伸阅读:
如何对职业进行规划?
史蒂夫·乔布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和史努比带给我们的职业经验
如何在工作中寻找意义?


作者:Paolo Gallo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人力资源总监。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周森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