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豪斯曼最近撰文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探讨了基准分析法的价值和最佳利用方式。我们希望基于该文,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尽管基准分析还受到各种限制、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对竞争力和包容性增长的基准分析,但无论是在新数据还是新理论方面,它都是改善世界的重要工具。

自世界上首批用于统计学的计算机投入使用以来,经济学就逐渐从一个纯粹的理论学科,转型成为一门更具实证主义色彩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可用性不断提升,一个人只要有一部性能好、能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就能从数百个数据源中搜索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模型分析。成千上万人都能尝试“无需理论就能学习”。

如何才能让这一过程为决策提供需求导向信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呢?不得不说在当今世界的复杂局势下,越来越多的数据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种信息传达几乎不可能没有理论倾向。我们必须选择所寻需求的类型和方位。这些选择是由先入认知决定的:思想体系有意阐释我们观察到的世界,假说则在理论和实证调查持续的相互作用下受到检验。

那么,我们能否跨越基于观察、理论、假说验证和反驳的科学研究方法,尝试一个更加纯粹由数据驱动且无需理论的学习模式呢?有些人认为这种转变不仅可行,而且值得我们去做。机器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随机探索此前从未想象过的关系。然而,如果我们不对相关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并理解这些关系当中蕴含的经济学意义,这种学习模式将变得非常危险。最终甚至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尼古拉斯·凯奇减少他拍片的数量,在游泳池中淹死的人数就会减少!毕竟,许多人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既有理论的严谨”。

要想在“如何改善全球环境”、“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如何让经济增长更加包容可持续”等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有所进展,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最佳成果缺一不可。尽管如今还没有一个针对发展的综合性理论,但自18世纪亚当·斯密的研究开始,许多基于经济研究而诞生的具体理论已经解释了一部分经济规律。这些理论已经帮助我们发现了驱动国家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改善人居环境的各项因素。

在这一环境中,基准分析工具能够用于实现多种目的。例如人类发展指数,就成功的将关于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从收入的多少转变成了更加以人为本的方法。这一指数来源于效用函数这一极具理论性的概念。

其他工具的使用则意在促成变革,并促使我们讨论在具体议题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包容性增长报告》描绘了我们对于经济发展进程的了解,提炼了成功典范的特征属性、以帮助加速探究、学习和建构长期议程的过程。这两份报告完全承认了发展的复杂性,也指出了我们仍然在大量领域对理论的有效性缺乏了解;但与此同时,这两份报告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了成功的发展进程背后的驱动力。

就其本身而言,这些指数和报告都只是“诊断工具”。这些指数和报告只能成为更深入调查、和利益相关方之间多方沟通的基石,而并不能直接指明行动方向;无论是世界经济论坛正在组织推动的区域性政府-私营部门对话、还是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这些指数和报告都能成为对话的开端,促成广泛的讨论;这些指数和报告能够帮助媒体和公众,要求政府对长期包容性增长负责,也能够帮助政府甄别未来工作所需的优势和不足;而这些指数和报告也可以成为记录进展的工具。

基准分析工具并不是一套约定俗成的行动指南,而是为了帮助各个国家通过纵向或横向的对比来促进自身的演化学习。任何政策的评判标准并不仅仅只有排行,还应当包括附加分析。就本质上来说,排行只能表现出各国之间引人注意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区别不存在,它只是代表着一种以简明易懂的改变来简化和组织数据的价值观。

包容性增长和发展框架并不只是一个指数。它更像一张基于“制度是增长包容性和顺应力的决定要素之一”这一概念的记分卡。这一理念的背后有许多理论和实证的支持,足以作为未来研究和比较的基石。在缺乏一个经过证实的追求包容性增长和发展的综合性理论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注定要通过对“制度和挑战之间的相关性”开展更加深入的检验,以扩大对话所需的参照系,让单个国家自行有的放矢的做出决策。

如果上述工具能够有效地组成并执行,它们就能够在催化行动、促进变革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通过作为政府、私营企业和公民社会间的协调机制,帮助架构与长期繁荣目标有关的政策议程,这些工具已经在许多国家发挥了积极影响。

特别是这些报告,通过年复一年的呈现全球信息公益、吸引社会对于长期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决定因素的注意,已经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明确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它们,这些议题可能将无法出现在公众议程中。包括大数据、机械学习、人工智能、或卫星数据等新的数据源和分析、学习方式,将明显丰富基准分析工具的内涵。然而,新数据和新方式将不会替代现有工具,而只会成为它们的补充。我们明确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需要其与新知识的持续结合。如此,这些指数和基准分析工具才能持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作者:丹尼尔·戈麦斯·加维里亚(Daniel Gomez Gaviria)是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研究项目负责人;玛格丽塔·德热尼克·阿努(Margareta Drzeniek Hanouz)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与风险项目负责人。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钟源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