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个月,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

尽管在2015年的新领军者年会上我已见识过机器与人类的协作,但这次看到机器人如此全面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还是让我非常的震撼。

机器能够为人类做的不再局限于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它们能够学习知识甚至是感知情感,在清洁、送餐、甚至是讲故事,陪老人聊天等方面也能派上用场。机器人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的应用,也同样让我大开眼界。

由日本机器人专家石黑浩教授制作的美女机器人Genminoid F,

这款机器人的皮肤由硅胶制成,外貌看酷似真人,并且可以像真人一样发声、对话和唱歌。

132A52291-3

沈阳新松公司展示的工业机器人

132A5HR-6

哈工大集团展示的武装打击机器人

res03_attpic_brief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

在世界经济论坛工作,我时常会听到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发展的颠覆性影响。这次,我却是被自己的亲眼所见所说服了。

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来了。它之所以能被称为革命,是因为它增加了人和其他资源连接的维度、数量级和复杂度,使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类无法预测其将产生的全部后果。

机器人就好比人类生出来的一个孩子,人类最初只是想让这个孩子去代替自己完成一些工作,可没想到有了孩子以后你需要管理的关系就多了一个维度:你需要管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管理孩子之间的关系。

等到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你把他们接入到了社会(互联网),这时连接的数量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随着他们参与社会的分工协作,连接的复杂度又会呈现指数式的暴增;再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这个孩子长大后还会不会听人类的话?人类的哪些生产生活方式会被彻底颠覆?我们无法预测。

回望历史,连接的变化一直是驱动变革的最底层的力量,它可以改变整个产业生态里面人的命运,也可以引起整个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迁。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研,到2020年,会有一半以上的职业因机器人和机器学习而改变。我们先不去讨论职位数量的增减,单说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的技能就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工人们可能只是在车间里完成重复性的工作,机器人上阵后,如何操纵和指导机器人会变成人们的主要工作,需要的技能可能包括编程和其他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那么现行的学校教育和培训系统是否做好了迎接变革的准备?人们能否适当超前地预测和储备足够多的人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合作,因此世界经济论坛将“就业、技能和人力资本”作为当今全球面临的十大挑战之一,希望在其中扮演推动力量。

中国制造2025的助推器

从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说,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需求侧政策已经明显乏力,最近中央将发展的思路导向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驱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是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当今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唯一能够见到明显拉动效果的就是效率提升,而机器人能够在提升效率上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用机器人替代工人也是一些企业的无奈选择。以制造业为例,“世界工厂”东莞的招工难问题已经困扰企业多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人们更愿意选择离家近的、环境好的工作,而不愿意背井离乡去东莞的工厂,东莞虽然工资相对高但消费也相应的高,实际上攒不下多少钱。

再加上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相继离开中国,企业的经营压力非常大,必须采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措施。据统计,目前东莞已经有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工作。(根据东莞市政府的统计)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然而我觉得不仅仅是在消费端,在设计生产制造端,中国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领军者。

首先,中国目前注册的机器人企业已超过4000家,我相信在他们当中一定会成长出一些世界级的企业;

第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以此为基础,将机器人纳入到万物互联的网络时是有共通性的;

第三,机器人的生产离不开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毋庸置疑;第四,用语言、手势等控制机器人还是一件非常有区域特性的事情,中国人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去操控自己的机器人,有相当大的先天优势。

 


作者:张黎是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企业事务主管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