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柯林斯国王)竟敢对抗奥林匹斯山众神,结果不仅输了战斗,还落得个被惩罚的下场。怎么惩罚?折磨?死亡?监禁?事实上都不是。众神之王——宙斯想出了更新奇的办法,他让西西弗斯将重石推至山顶,再看着它滚下来,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样的惩罚是一种悲剧,因为它使你所做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在二十世纪的南非,西西弗斯的故事再次上演,这次是在罗本岛的监狱。在那里,纳尔逊·曼德拉度过了可怕的16年。当我拜访此地时,一位与我同行的人也曾被关押在这里,他告诉我,那时犯人每天都得在一个小石灰石矿山上工作。每周,他们会挖出一定量的石头,但每隔一周,残忍的监狱头又会让他们把同样数量的石头再填回去。很多犯人都疯了。
还好,我们大多数人不用忍受这样的折磨,但西西弗斯的故事在现在看来,还有另一层强有力的隐喻,即暗指看不到意义所在的枯燥工作。正如我在一系列文章中所探究的,这样的工作场所真的得好好审视整修一番,不然永远都无法戴上“成功与意义”的良性标签。
喀麦隆的井,寻找意义的旅途
回到1995年,那时我正随世界银行一起开展一项农业工程。就在喀麦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我找到了这项工作的意义。司机乔治带我去了那个农业工程站点,在几小时泥泞的车程之后,他在一口井前停下,告诉我,在这口井建之前,他的妈妈不得不走十二公里的路到河边取水。之后世界银行就建了这井,离他们的村庄不过几百米远,他的生活因此而发生改变。虽然我与这井没什么直接关联,乔治还是想要感谢我,并把我带回了他的村庄。在那里我见到了他的妈妈,一位十分高雅的女士,她紧紧地拥抱了我很久。在返程的路上,我的内心终于明确,此次“被遗忘的村庄”之行背后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都是“目的寻客”,我们都需要寻找事物存在的意义,哪怕它出现在了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精神病学家、大屠杀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在他的回忆录里将这种情况称为“人类对意义的追求”。他的理论——“意义治疗学”(logotherapy—logo为希腊词语,意为“意义”)认为,我们生命中最主要的驱动力不是愉悦,而是对有意义事物的追求。
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因此,我们的职业目的不能只局限于我们商务名片上的头衔,或是等级金字塔上的晋升。目的不是指我们做什么、做多快,而是我们为什么做、如何做。
目标与目的之间的区别
不仅如此,我们还得确保,不能把有目标和有目的相混淆。目标有时间期限,而且无法为你的生活增添意义。一个“目标”可能是:“我想得到这次晋升。”但是“目的”从定义来看并没有截止日期,例如“我希望自己能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能会错失晋升机会——正如我所经历的——但是没人能带走你学习并提升自己时的乐趣。在商业中,一个典型的“目标”示例是一年销售额涨20%,但一个“目的”示例却是尽可能提供最好的产品或服务,这当然不是一回事。
诗人埃德加·李·马斯特斯,在其诗—碑铭《乔治·格雷》中写道:
我曾多次研究
那为我而雕刻的大理石——
一艘在海港停歇着的船,船帆高高卷起
冥冥之中它刻写的不是我的目的地
而是我的一生
爱包围着我,我却畏缩于它的幻灭飘渺
哀伤敲打我窗,我惧怕不已
抱负撞击我心门,我恐机遇难再
但自始至终我未曾忘却找寻生命的意义
如今知晓,需再次扬帆
任凭命运的风
引领我们去任意地点
往生命中添意义,有时以发狂收场
但无意义,又是折磨
不安,模糊的欲望在内心冲撞——
这是一艘船,渴望大海,又不敢起航。
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生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如何确保自己所做的一切反映了这一目的?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作者:Paolo Gallo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人力资源总监。在此之前,曾在华盛顿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学习官(3年),曾在伦敦担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人力资源主管(6年)。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周森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