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随着世界越来越富裕,我们呼吸的空气也愈发糟糕。
这两种趋势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因为工业制造、能源生产、汽车和货车等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正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到底有多么糟糕呢?
环境绩效指数(EPI)是由耶鲁大学的一个跨学科的项目,他们在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布了2016年度的报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来看,今年的指数表明,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35亿人,每天都在呼吸着不安全的空气。这种大范围的空气污染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由于呼吸污染的空气而生病甚至是死亡。这个图表表明,在2013年,有55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也就是每十例死亡中就有一例是由空气污染导致的,并且,这个数据正在增加。
全球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以及死于不健康饮用水的人数
来源:2016EPI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增长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数据在1985年到1995年翻了一倍,在2014年之前又翻了一倍。财富和污染的同时增长,让我们不禁想问:国家一定要以牺牲洁净的空气和公众健康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么?不,他们并不会。实际上,空气污染会拖国家经济的后腿。它不仅仅会让人失去生命,同时也会流失很多财富。
在中国,超过一半的人口每日都在遭受空气污染的威胁,有20%的死亡是空气污染导致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高死亡率以及由于空气污染而生病的上百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开支,在2010年一年就为中国经济增加了1.4万亿美元的负担,这占到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对于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报告估算的十分不同,可能中国政府对于损失的预期相对较小,但大家都十分认同两个观点,那就是,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空气污染对商业发展十分不利。
尽管诸如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大国在空气污染方面恶名远扬,甚至影响了民族士气。但2016年环境绩效指数发现,空气污染物超标并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现象。
欧洲的污染问题
欧洲是燃煤的发源地。二十世纪中期,欧洲的天空也被阴霾笼罩,当时的情景和现在亚洲的一些新兴经济体一样。时至今日,不可见的污染物仍然是欧洲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010年,空气污染对欧洲经济体造成了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欧洲GDP 的10%。
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由于柴油在机动车中的广泛使用,氮氧化物(来自烟雾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气体)的水平超过了中国。但是,欧洲推行了新的法律以大幅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在中国和印度,火力发电厂以及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使得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仍然在不断增高,超过人们可以承受的安全水平。
政府逐渐认识到空气污染造成的高额代价。一些国家率先采取了行动,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已经着手治理空气污染。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已经开始管制发电厂的排放,并且开始实施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到2030年以前,这些举措可以帮助美国每年节省多达53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
中国的“蓝天计划”
经过数月刷新历史纪录的严重污染,中国政府在2013年9月公布了《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文件设定了未来五年内主要城市和工业地区减少空气污染物的计划。去年,中国修订了15年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内容包括更加严格的国家重要港口航运排放规则。同时,在2014年末,中国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同时也将在2030年把蓝天还给城市。
但是,仅仅表达整治环境污染的意愿是远不够的。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为了人民的利益来治理环境,政府需要利用可靠的环境质量数据来制定相关政策。虽然,现在全球有关空气质量的数据已经比过去更加完善,但仍然有大量的数据缺口,在空气质量日趋下降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为了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数据,满足各方需求,许多国家开始通过政府间合作以及公私合作来设计新的解决方案。这种合作为收集、整理以及传播有关空气质量的信息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就在上个月,韩国和美国国家航空局宣布展开韩国-美国空气质量研究(KORUS-AQ),这一合作将会综合飞行器、路上监测设备、海上船只以及卫星观测等方法来评估朝鲜半岛南部的空气质量。
“公民科学”的崛起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诸如此类的多国合作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改善卫星以及其他的遥感科技,并且将之应用
到了空气质量数据收集上,这时个人低成本的污染监测设备对于数据收集来说十分重要
。这些感应设备十分小巧,公众可以在平时生活中随身携带,传感器结果准确并且成本较低,与此同时,个人的互联网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和传播。
科技创新的出现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方面,人们可以为政府提供大范围高质量的空气污染数据,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保证信息的透明。中国和美国试行了一些公私合作的项目,这些项目就在建立这种政府和个人的联系。而且,长此以往
,在未来几年内,市民科学无疑会成为空气质量数据的一个主要来源。
面对市场失灵,市场的反应是进行空气监测的创新,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科技和正确运作的市场,我们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那么,谁来决定哪些政策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呢?我们又如何分辨,哪些国家是出于本国民众利益以及保护资源的角度在治理大气环境
,哪些国家成功哪些却失败了呢?
大家公认环境绩效指数是衡量国家环境政策水平的一种权威指标,2016年的报告给以上问题做了解释
。这个报告根据九个评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主要指标跟踪了一些国家,并且给他们排名。报告指出了全球环境状况,涵盖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在环境方面的相对表现,并给出了环境数据的状况。
结论并不令人奇怪,空气问题真的很严重。首先,监测手段更加完善可以提高我们的管理,反之亦然:那些我们没有好好监测的地方,比如说地方空气的质量,正是环境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的反面教材。第二,环境管理本质上是治理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自己的空气,那么它也不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立志要治理空气污染。然而,这些国家并不能单打独斗来取得成功。公众可以参与到政府的工作中来,但同时不会受到政府的影响,这样他们将会是对抗空气污染“战役”中最有效的监测者。
作者:Carlin Rosengarten是一个研究者也是一位作者,他获得了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院的硕士学位。Angel Hsu博士是在新加坡的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院的助理教授。她是耶鲁大学数据驱动项目的创始人和主管。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孙小惠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