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管是直播连线企业首席执行官,还是在后台向消息人士探求答案,我都会持续不断地抛出问题。我喜欢提问。长久以来,我总喜欢刨根究底,我的这种好奇心既取悦了一部分人,交了一些朋友,也因咄咄逼人而得罪了一些人。

不管是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供职期间,还是再往前在《财富》杂志工作,甚至早在高中校报工作时,我都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我希望通过提问得到有意思的、出人意料的答复。我也希望所得答复能于我有所教益、创造新闻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透露出某人的兴趣,或者至少加深我对某一个人的了解。

每天,我都在观察我的同仁们,观察这些业内顶尖人士,通过与耐心十足、经验丰富的上司们探讨采访事宜,来学习如何提高提问水平。

1、多询问,少盘问

同一个问题,提问语气不同,入耳听来就会产生恶意攻击和抛砖引玉的不同效果。令我深感吃惊的是,当你提出一个你明明知道对方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简单一个微笑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我同事卡尔·昆汀尼拉(Carl Quintinilla)极擅此道:当他提出尖锐的问题时,他不会摆出咄咄逼人的姿态,也不会改变腔调,而是边微笑边把访问主题亮出来。由于他抛出问题的方式优雅至极,以至于他的采访对象对此往往几无察觉。

这在了解背景信息时尤为适用(意味着不对作答者进行署名,但他们的答案却有助于我掌握全局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表现出显而易见、真切可闻的好奇心。当消息提供者觉得我过于打探他们业内秘闻时,我的应对之策通常是:“你说什么?!我真地很想知道!”

2、不要低估“出其不意”的魔力

在《财富》杂志担任记者期间,我学到了时任上司安迪·瑟沃尔(Andy Serwer)十分有效的一招:抛出一个攻其不备的问题。这招对他采访过的所有人,不管是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还是卡尔·伊坎(Carl Icahn),都十分管用。人们常常由于过于惊讶,顾不及使用之前准备好的四平八稳、单调乏味的公关套话,只得坦诚作答。

3、学会“真正”去聆听

要是我在提问时照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清单照本宣科,那肯定是我没有对采访主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好的做法理当是就对方所说内容作出具体回应。虽然每次采访前,我都会做足功课,就届时谈到的每一件事做好准备,但倘若我完全照计划按部就班进行采访,那我的工作就不算做到位。

4、不要在“提问”时陈述过多,应直奔主题

大家都经历过这样一类问答环节:总有人站起来,“问”出一个冗长的、滔滔不绝的问题,明显在卖弄自身学识而不是向专家讨教。这种做法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记者们常常干这事,我个人也曾有过这样的阶段。

有一段时期,在提出尖锐问题之前,我总会先说若干个句子,以显示我对盈利情况不理想、公司策略失利等背景做了多少功课。在采访过程中,要是一心想着向受访者卖弄自身水平,便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采访者的主动势头会在不经意中被夺走,转到受访者手中。其实,问题只要富有洞察力,一经抛出,本身就足可反映出采访人的见识。

我记得《财富》杂志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编辑卡罗尔·鲁米斯(Carol Loomis)曾对我说过:只要你做了功课,自然会有所彰显,没必要特作宣扬。

5、既要提出人们急于回答的问题,也要提出他们明显不愿作答的问题

我喜欢看人们谈论最令其感到兴奋的事物,他们会眼睛放光、打起手势、身体前倾。对于一个事件或是背景报道而言,这可能算不上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但花时间去问此类问题却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的激情会为其答案增色。在采访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伯·伊格尔(Bob Iger)时,我在向其了解公司季度业绩的间隙提出了关于《星球大战》的问题,他的整个人格面具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他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跟你分享就即将到来的几部电影的一些线索。

另一方面,也不要不敢提出人们不愿意讨论的内容。哪怕你明知他们不会作答,试一试也是值得的。有时,我在提此类问题时会先说一句“你知道我是必定要问这个问题的”。倘若对方不作回答,那我便会接着就该问题中的各个部分展开提问。

6、将大问题化整为零

要是我问的问题过于宏观、无所不包,那么我得到的答案往往就会冗长不堪、滔滔不绝,最终连我的采访对象都不知道自己说到哪里了。与其问“社交媒体的未来会怎样?”这种悬在3万英尺高空的问题,不如问一些更便于处理的问题,比如“Facebook未来能否保持在社交媒体中的统治地位?”,或者“人们对隐私的关注是否会对社交媒体的兴起形成反冲?”问完一堆具体问题后,最终有可能还是会问到宏观的问题,但我发现,先帮助人们形成一些切实的答案,然后得出宏观理论,这往往要更为有用。

本文系与领英(LinkedIn)联合发布。

————————–

作者:茱莉亚·布尔斯廷(Julia Boorstin,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媒体、社交媒体、娱乐与初创企业事务记者。

图片:中共十八大召开期间,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姜伟新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举手提问,20121112日摄于北京。路透社/卡洛斯·巴里亚(Carlos Barria)。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 (http://forumblog.org/china)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转载请注明来源。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