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型正在快速改变中国以及亚太地区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截至2014年6月,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6.32亿,市场渗透率为47%,远远高于32%的亚洲平均水平和40%的世界平均水平。数字技术的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经济。
尽管有人担心技术可能将会或正在取代工作机会,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数字化与技术的日益普及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机会,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高全 球劳动生产率、拓展业务网络并促进各方的合作。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针对4,80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由于采用了互联网技术,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消失都会伴随着2.6个新职位的出现。
受技术快速变革的影响,中国愈加需要拥有新型技能的劳动力队伍。与此同时,人口变化趋势有可能对中国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 化,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将会不断缩小。中国的人才短缺问题正在加剧人们的担忧。万宝盛华集团发布的《2014年全球人才短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三分之一 的雇主在努力填补职位空缺,他们难以找到能够满足其业务发展需求的人才。
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人才短缺问题,中国政府近日公布了为期六年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旨在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消除当前存在的各种职业技能鸿沟。该战略的目标是将获得现代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从目前的2,934万增加至2020年的3,830万。
通过实施这项战略,中国朝着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为了充分释放数字化变革蕴藏的潜力并应对当前的人才短缺问题,雇主、教育机构以及 政府部门应该携手合作,培养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以满足技术变革带来的职位需求。中国要想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充分释放技术变革带来的潜力,可以采取下列各 项举措:
首先,中国应当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培养了解技术、适应能力强的人才。中国经济放缓导致职业岗位减少,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劳动力队 伍,包括以往可以高枕无忧的高校毕业生。中国每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毫无疑问,中国教育机构提供的技能和知识教育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 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技能鸿沟,为中国培养出能够满足新技术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教育机构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和“硬技能”。除了熟悉技术外,学生 们必须培养批判性思维,善于提出质疑并能够快速行动,既要能够独当一面,又要具备团队精神,要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当前环境下,制定出满足企业需求的灵活解决 方案。
其次,中国的雇主和监管部门必须考虑为“数字原住民”以及掌握了必要技术和数字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创造各种机会。否则,技能型人才容易受到更好机会的诱惑而出国就业,或者在完成海外学习后选择不回中国。过去几十年中,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国的比例一 直维持在30%左右,而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毕业生回国的比例不到10%。人才流失问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为了遏制或者缓解这一问题,教育 机构、监管部门和雇主必须通力合作,创造出能够培养并重用毕业生的职业机会,并在中国的企业界、科研机构和学术界为毕业生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再次,中国的企业领袖可以与其人力资源高管共同行动,积极利用现有的数字网络,展开大数据分析,从而寻找并吸引合适的人才。一旦雇佣了合适的人才, 雇主就应当重点发挥他们的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为技能和素质兼备的未来领袖。为了扩大人才来源渠道,雇主应该加大在职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 励内部创业和创新,并为潜力大的技术型人才提供现代职业发展路径。企业也必须和教育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展开协作,以充分激发高潜力人才的发展潜力。从个人角 度来看,企业领袖应当扮演好导师的角色,与各类人才分享经验和专长,帮助他们提高必要的技能,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和培养灵活的工作思路,让他们能够跟上技术 变革的步伐。
毫无疑问,数字变革将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创新。为了保持这一趋势,中国的广大雇主、教育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应当齐心协力,加快改变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方式,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并改变人们对本地机遇的认知和利用方式。通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以及促进本地人才的转型,中国将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动技术变革。
———————————————————————-—————————————————
作者:乔杰夫(Jeffrey A. Joerres),万宝盛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 ()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转载请注明来源。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