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2008年12月到2013年11月的五年间,美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7%以上,2009年10月更一度达到10%,而人们对于这一时期高失业率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针对该时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宏观经济学家给出了多种解释:

  • 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遭受强烈冲击,造成人员供给和就业需求严重不匹配;
  • 失业救济延期降低了失业人员的求职积极性;以及
  • 市场总需求不足,这可能源于突如其来的偿债负担,也可能源于对市场的悲观预期。

但对高失业率的真正成因,专家们仍莫衷一是。

我们认为,上述分歧的产生源于宏观经济理论的漏洞:现有的经济学模型内容不够丰富,不足以解释包括总需求在内的诸多失业驱动因素,而操作又不够简便,难以简单凭借纸笔开展分析。

著名的巴罗-格鲁斯曼固定价格模型(1971)抓住了总需求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该模型是凯恩斯学派首次基于价格和工资刚性正式提出观点,主张宏观经济不均衡,即认为价格刚性的存在会导致供过于求。然而,巴罗-格鲁斯曼模型日渐式微,这可能是因为该模型可操作性不强,也可能是由于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真实经济周期模型(1982)等均衡经济周期模型不断发展。

基于米歇尔拉和赛斯的研究(2014),我们设计出了新的失业波动模型,用于审视失业波动背后的机制。该模型可视为均衡版的巴罗-格鲁斯曼模型:它沿用了固定价格模型的体系结构,只是产品和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框架被均衡匹配框架所取代。

试想,全世界所有的公司是餐馆,而所有的劳动者都是厨师和服务员。餐馆在劳动力市场雇用厨师和服务员,再把餐食卖到产品市场。产品和劳动力市场有两个共同特点:

  • 第一,餐馆不可能雇用所有劳动者,也不可能随时客满。这一方面导致劳动者有时处于待业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餐馆不可能一直满负荷经营,餐馆员工有时也处于空闲状态。
  • 第二,餐馆未必能在劳力出现空缺后第一时间获得增员,而顾客有时也需要排队等候就餐。我们将决定劳动者就业难度以及餐馆填补劳力空缺难度的经济变量称为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而将决定餐馆员工忙碌程度以及顾客就餐时寻找空位难度的经济变量称为产品市场吃紧程度。

在实现餐食供求均衡的过程中,餐饮业的餐食价格和产品市场吃紧程度不断调整变化。较高的餐食价格会刺激供给增加,却会使市场对餐食的需求下降。此外,产品市场吃紧程度较高时,由于餐馆几乎没有空位,餐食供给会相应增加,但这就使得顾客不得不排队等位,由此降低了顾客对餐食的需求。而在劳动力市场,同样的机制也在发挥作用:在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不断调整变化。

如果餐食价格并不完全灵活,餐食总需求的变动就会反映在劳动力市场。总需求越大,餐馆的上座率就越高,餐馆员工就越忙碌。员工越忙碌,餐馆盈利越大,因此,餐馆会雇用更多劳动者,从而降低了厨师和服务员的失业率。

然而,我们并未假设仅调整市场吃紧程度或价格中的某一项来实现供求均衡。在产品和劳动力市场持续吃紧的情况下,需要调整价格来实现供求均衡,此时的餐饮业就是瓦尔拉斯式价格灵活行业的典型;而在价格呈现刚性的情况下,则需要调整产品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来实现均衡,此时的餐饮业更像是巴罗-格鲁斯曼式的价格固定行业。

1

 

 

 

 

 

 

 

 

 

 

 

 

 

注:产品市场吃紧程度(如左图所示)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如右图所示)的大幅波动显示价格和实际工资存在刚性。产品市场吃紧程度以雇佣员工的利用率衡量,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则由公司劳力空缺数与失业人数的比值来衡量。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产品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大幅波动,表明价格和实际工资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并非完全灵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论断,让我们回到餐馆的例子上来:通常,在一天的各个时段,餐食价格始终如一,而餐食需求却大幅变化。因此,相比其他时段,餐馆在饭点总是忙碌得多。相应地,如果价格灵活,餐馆就可以应需求增减来调整价格,从而维持一定水平的上座率。图1反映了产品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的实证性数据。这一经济周期内,二者都发生了大幅变化;在2008年至200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二者更曾一度大跌。由此可以认为,在一定的经济商业周期内,价格和实际工资存在一定刚性。

2

 

 

 

 

 

 

 

 

 

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和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性表明存在劳动力需求冲击。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以劳力空缺数和失业人数的比值衡量。y轴代表偏离趋势百分比。

图1表明价格受到宏观经济冲击后会呈现一定刚性,接下来就要确定具体是哪些冲击。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失业率波动主要是由于劳动力需求受到了冲击,而非劳动力供给受到了冲击。

这一论断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如果餐馆不愿再雇用更多员工,就业人数就会相应减少;与此同时,待业的劳动者就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工作,而对于愿意雇用更多员工的餐馆来说,招聘就容易许多,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负面的劳动力需求冲击会导致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下降。

如果待业厨师和服务员不像以前那样努力找工作,就业率也会下降;此时,餐馆招聘也会很难进行,换言之,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就会升高。因此,负面的劳动力供给冲击会导致就业率下降,而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增加。

图2表明,在这一经济周期内,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和就业人数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力需求冲击而非其供给冲击造成的。尤其是在2008年至200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劳动力市场吃紧程度和就业率急剧下降,导致劳动力需求大跌。

图2还表明劳动力需求冲击会造成劳动力市场波动,因此最后一步就是确定上述冲击属于技术性冲击还是总需求冲击。数据显示,产出和产品市场吃紧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劳动力需求冲击在大多数情况下反映的是总需求冲击而不是技术性冲击。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论断,让我们再次回到餐饮业的例子。如果就餐总需求增加,出售的餐食以及餐馆上座率就会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产出和产品市场吃紧程度与需求冲击同向变动。相应地,如果餐馆突然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如使用微波炉可以将备餐时间由平时的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那么餐馆可以卖出更多餐食,但由于顾客排队等候的时间缩短,上座率会大幅下降。因此,一般说来,产出和产品市场吃紧程度与技术性冲击反向变动。

图3表明,在这一经济周期内,产品市场吃紧程度和产出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冲击而不是技术性冲击造成的。尤其是在200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产品市场吃紧程度骤然下降,导致总需求大跌。

3

 

 

 

 

 

 

 

 

 

注:产品市场吃紧程度和产出呈正相关,表明存在总需求冲击。产品市场吃紧程度以雇佣员工的利用率衡量,y轴代表偏离趋势百分比。

通过上述简单模型,结合实证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和实际工资呈现一定的刚性;失业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冲击造成的。

本文系与Vox联合发布。

————————————————————————

作者:帕斯卡尔·米歇尔拉( Pascal Michaillat),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讲师;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均衡增长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 (http://forumblog.org/china/)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转载请注明来源。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