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最新研究,消极音乐的数量在1950年到2010年的持续上升之后呈现下降趋势。

Image: 路透社/Ricardo Moraes

用音乐拨弄情感之弦的智慧常常是这样表现的:大三和弦配上令人振奋的歌词,而小三和弦演奏低沉的旋律并搭配犹豫的歌词。11月15日发表在《Royal Society of Open 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一些新发现。这篇题目为《小三和弦渐弱,大三和弦渐强》的论文从莱昂纳德·科恩的歌曲《Hallelujah》中发现了歌词在不同的地域、音乐类别和历史阶段中与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两者结合的不同。

Image: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研究者分析了九万首英文歌曲,这些歌曲包含不同类别(如经典摇滚、流行乐、朋克、金属以及宗教音乐),作者也来自世界各国,都在1950年后发布并且呈现在ultimate-guitar.com这个网站上。研究者使用常见的社会科学量度,使用222个具有1-9的不同量级的词为这些歌曲的情感积极程度打分,评估了这些歌曲使用的和弦类型并判断歌词的情感效价。比如“爱”就是一个量级达到9的高效价词,而“痛苦”相应地被评为量级1的低效价词。

在全世界范围内,忧伤的音乐都出现衰退趋势。低情绪效价的歌曲(即配有负面情绪歌词的曲调)从1950年到2010年之间都越来越常见,但是近年来这种歌曲的创作却变少了。研究者并未对歌词积极情绪的显著提升提供解释,只是表示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研究者比较了亚洲、澳洲、北美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以及西欧地区的歌曲,他们发现亚洲的歌曲有着最为积极的歌词内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创作者几年来一直都在歌词中表现出低落。韩国乐观向上的流行音乐和瑞典极为忧郁的死亡金属毫无疑问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是歌词情绪和音乐的特殊和弦之间的联系也许并不是普遍的。配着积极歌词的斯堪的纳维亚歌曲趋向于使用大三和弦,而亚洲的高情绪效价歌曲或许会将大、小和弦搭配起来。

本研究中所有的歌曲都是英语的。亚洲的创作者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创作的曲调也许不会在歌词内容上表达像使用母语创作时表达的复杂内容和真正关注的事物。这样概括出音乐中的情绪效价是文化造成的未免操之过急。

最后,这种类别分析并不使人意外。金属和朋克音乐比起其他类别来说倾向于表达更多低沉的歌词,并且经常使用“疼痛”、“死亡”等词语。而20世纪60年代的宗教音乐和经典摇滚使用很多积极的词汇如“赞美”、“爱”,表现出高情绪效价。

作者Ephrat Livni是 Quartz杂志签约作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 Quartz联合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  徐嘉莹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