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转载请标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大多数人认为南极洲是一片完全原始的净土。毕竟南极没有人类原住民,只有企鹅、海豹和信天翁长久生活在这里,而无需像其他地方的野生动物一样面临人类的威胁。

而对于政治学家来说,南极洲也暂时是安全的。现在管理南极洲的是著名的《南极条约》体系(ATS),而《南极条约》体系正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国际法体系之一。

但如果我告诉你说,南极洲是世界上最缺乏环境保护的大洲呢?在《南极条约》体系下,只有1.5%的无冰区域被正式划为特别保护区,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则推荐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应达到17%

考虑到南极洲没有常住人口,也没有大规模商业活动,1.5%的比例就更加值得关注了。为什么南极洲的环境保护会如此脆弱?

国旗和立足点

针对南极洲的争夺自上世纪早期就已经开始了。最早共有七个国家对南极提出了单方主权声索,而美国和苏联仅为了不使政治冲突升级,决定放弃对南极的主权要求。1959年的《南极条约》谈判,很大程度上由美国时任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主导。而《条约》决定冻结所有主权声索,保持南极非军事化,仅将其用于和平和科学用途。

尽管《南极条约》体系建立在了正确的利用意图之上,但其副作用仍然导致了各国之间在科研的表象下,对南极洲的争夺逐渐加速。为了加入《南极条约》,各国必须想南极排除科研考察队或兴建科考站。如今,29个《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南极洲共建立了超过82个科学考察站,其中18国拥有多个科考站。下图是各国的主要科考站分布图。

尽管科考站数量众多,有研究指出全球与南极相关的科研成果有41%来自美英两国。绝大多数南极科考站,事实上只是为设立国的国旗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而已。

事实上,南极大陆尽管无人居住,但各种地名可谓布满了每个角角落落。23个相关国家共对南极大陆的地理单元赋予了37,557个地名。这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呼吁让南极大陆“去殖民化”,也让一位知名学者不禁发问,为什么世界各国能合作建立国际空间站,却不能合作保护一块南极大陆。

旅游、渔业与生物勘探

南极大陆的环境十分脆弱、现正岌岌可危。尽管《南极条约》体系的主要环境保护协议中规定,各缔约国在2048年前不得在南极采矿,然而这项禁令的出台并非源自各国对自然环境的关切,而更多的是因为各国不希望自己对南极大陆的既有主权声索遭到弱化

各主权声索国不希望他国在自己的声索范围内采矿。而更有证据指出,各主权声索国已经开始蓄意弱化《南极条约》体系的环境监督职能。尽管《南极条约》体系要求任何在南极洲开展的行动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否决任何一个行动计划,而最终决定还是会取决于相关支持方的意图。

此外,由于环评作用实在有限,甚至大多数环评都不是按时提交的。比方说,美国在建设长达1,650千米的“地球之底”南极冰上公路时,直到开工数年后才提交环评材料。

在南极大陆的经济活动尚不活跃的过去,这种宽松的环境保护体系问题还不算太大。但如今,旅游、渔业和生物勘探的基于工业、医药和其他目的,对南极大陆的生态资源的开采正日趋频繁。在2013-2014年期间,就有约2.8万名游客来到南极大陆。

人人声索、无人拥有

旅游和生物勘探等领域,正位于相关监管的真空地带。由于南极属于所有《南极条约》缔约国,这就事实上意味着没有任何一方真正“拥有”南极。各缔约国公民在南极,只需接受公民国籍国的法律管辖。因此,缔约各方事实上无法阻止他国公民在眼前破坏南极环境。

同时,随着2048年的采矿禁令限期将至,我们必须开始思考:南极将变成什么样?气候正逐渐变暖,资源勘探将更加容易,南极大陆也将更加宜居。南极大陆北端的埃斯佩兰萨气象站在2015年3月,曾经测得零上17.5摄氏度的南极洲历史最高温

气候变暖、当前环境规制框架的脆弱、仅有1.5%的土地被划为保护区,这都是南极大陆的不祥之兆。我们必须阻止各国牺牲南极洲环境,重新开始争夺这一片土地上的一切。

作者:多阿·阿卜杜勒-莫塔尔(Doaa Abdel-Motaal是《南极洲:第七大陆之战》一书的作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钟源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