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转载请标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印度拉达克地区,一位名为索南·旺楚克的当地科学家正在通过人造冰山,帮助当地农民摆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喜马拉雅山地的冰川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冬季难以有效冻结,导致储水量与夏季融化量都有所减少。许多山麓地区在春夏旱季,要依赖冰川融水生存,其中就包括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拉达克地区。

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水量的减少。欧洲地质科学联盟预测,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体积将在2100年减少70%。
在拉达克的非正规学校开展学生教育和文化项目的索南·旺楚克,最早是在学校教室里开始他的项目的。第一次众筹的成功,让他有条件将设想变为现实。这一项目也很快吸引了“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评委会的注意。

旺楚克通过在冬天将未被使用的冰川融水喷洒到冰冷的空气中,制造了35-40米高的人造“冰山”。这些人造冰山每一座都能存储约16,000升水,并与自然冰川一样在夏天缓慢融化,为当地农民稳定提供所需的淡水。

这些人造冰山由于酷似藏传佛教中的佛塔,也被称为“冰佛塔”。旺楚克相信,“冰佛塔”有能力以较低成本解决农民缺水问题。制造人造冰山最主要的成本就是安装输水管道,之后“冰佛塔”就可以每年无人运行了。

旺楚克凭借这一项目荣获了2016年的“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并为这一项目赢得了104,000美元的奖金。他希望用这笔奖金在未来兴建20座“冰佛塔”。

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储量仅次于两极地区。整座山脉沿线共有约15,000座冰川,其中最大的锡亚琴冰川长约70千米。

作者:Jennifer Morris,Formative Content。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钟源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