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齐聚达沃斯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三次革命人们都太过高估地球自我维系的能力,不但消耗了上百万公吨矿物燃料,并将其倒入了我们脆弱的生态系统中。

从前工业时代开始,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不断上升。这使得我们现在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在过去长达80万年期间达到了顶峰。

33333

来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近两年IPCC发布了一些报告,它们接二连三地公开了一系列地质参量及其代表的破纪录环境事件。

  • 上个世纪,全球气温增长了约0.75摄氏度。在过去30年里,气温以10年为单位逐步上升,且每个10年均比1850年以来所有时候都要热。
  • 工业时代开始后,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其逐渐酸化。海洋表面pH值下降了0.1,意味着海洋酸性增加了26%。
  • 海洋水温上升使得气候系统中储备能源增加。从1971到2010年,海洋水温上升共为人类提供了90%的能源。
  • 在北极,年均海冰范围正以每10年3.5-4.1%的速度缩小,南极为1.2–1.8%。从1979年开始,北极的海冰范围每个季节、每个连续10年都在缩小。.
  • 在1901和2010年之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涨了19厘米。

22222

来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如果我们现在仍不采取行动,会怎样?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保持现在的水平,全球会进一步变暖,气候系统中的所有成分都会产生持久的变化。这样,人类和生态系统将更有可能受到严峻的、广泛的、不可逆的影响,这种影响分配不均,一般更倾向于弱势群体。

很多人都把气候变化当成一种地理或物理现象,但其实它与人类、生物学也息息相关,因为它会产生一系列的公共健康问题。如果我们放任不管,全球变暖将在未来几十年夺去亿万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即使我们只考虑一小部分可能的健康危害,并且假设经济增长和公共卫生进展仍将继续,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仍是灾难性的。预计在2030到2050年之间,气候变化将导致额外25万人的死亡,其中:

  • 38,000老年人 将死于热暴露
  • 48,000人 将死于腹泻
  • 60,000人将死于疟疾
  • 95,000 儿童将死于营养不良

这还不包括无数因极端气候事件和强迫迁移造成的死亡。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四类:

1.中暑和心血管疾病

极端天气事件对心血管疾病(CVD)患病比率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式。首先,极端事件带来的压力和它反复发生造成的焦虑,直接增大了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发作)和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其次,从间接原因来看,由于某种灾难而被迫迁移别处,也常常意味着医疗服务的中断,这就将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推向了隐患的一端。

城市和都市扩张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风险,这是由于“热岛效应”。高度密集的建筑群不仅产热,还吸热,因此,市区中心会比周边地区高3-5摄氏度。这就为人体内受温度调节的部分增加了压力,比如脉管张力和体液含量,同时,高温还会对肾功能产生影响,并通过流体再分布紊乱血压控制和心输出量。

迁延照射会引起中暑性痉挛和虚脱,从而导致中暑或死亡,并加剧已有慢性疾病如各种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一点在老人和少女身上尤为明显。据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建造的模型显示,在不考虑人类适应能力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将英国现在的年基准线看成整个发达世界的标准,那么到21世纪50年代,与热相关的死亡将预计增长257%。

同时,一项国际研究也在中国开展,它旨在调查变化的温度(而非一直增长的温度)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那些最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都经受过波动温度的影响(周围温度既升又降),其中冷效应持续时间长于热效应。

2.空气污染物和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空气过敏原的增多、空气质量的下降及臭氧含量的上升,我们的呼吸状况——已经使全球334,000,000人得哮喘病,210,000,000人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仍会继续恶化。

气候变化能增大地面臭氧含量和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从而对气管疾病产生影响。通过诱导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空气污染可以穿破肺中黏膜保护层,引起过敏性呼吸反应。除此之外,直径小于2.5微米的空气污染物(PM2.5)和臭氧能改变花粉等气源性致敏源的过敏性,从而进一步引发呼吸道的敏感反应。

333333

来源State of World Allergy Report 2008

这些微小颗粒深深嵌入肺组织,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吸入它们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如胸痛、咳嗽、咽喉疼痛、充血等。而且它们能通过削弱肺功能和引起肺粘膜发炎的方式,恶化已有疾病,如过敏症状、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重复吸入这些颗粒将会给肺组织留下永久创伤。欧洲呼吸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20年,仅英国一个国家,因臭氧而死亡的人数就将比现在年均多1500人。

3.媒介传染病和人畜共通传染病(VBZD)

VBZD是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传播必须有动物寄主或媒介昆虫来充当人类病原细菌的储藏器,或者作为该疾病在不同种群间穿梭的“交通工具”。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畜共通传染病高发时期,而且最近几次全球性人类传染病的爆发都以动物为导火线,比如SARS,MERS,和艾滋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疟疾和极端气候现象之间的关系。印度已证实其过多的季风降水和高湿度条件有利于蚊虫繁殖和生存,近来分析也显示,在厄尔尼诺事件后的一年内,疟疾流行的可能性将是原来的5倍。

通过利用气象学模型和一种棕色牛蜱的生物资料——血红扇头蜱,研究人员清楚地发现,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仅在欧洲地区,利于该类蜱虫繁殖的气候带区域就已经扩大了669%。而且通过观察这种蜱虫寄主相对短时间内的活动,人们更加证实了这一日益显著的问题。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其他媒介昆虫,包括白蛉、蚊子、跳蚤、幼虫、蠕虫、昆虫、蜗牛和其他冷血动物等。

44444_meitu_2_meitu_3

来源WHO –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 – risks and responses. Summary

4.因食物和水分缺失引起的营养不良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如今全世界共有37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极端天气现象,以及气温和降水模式的不定都会直接损害农作物生长和食品供应,打乱粮食运输链。

除此之外,一些间接因素也可能使人们遭受营养不良的折磨。例如,农作物和相关贸易受损,经济、社会动荡,主要农作物转向用作生物燃料,多变的环境条件和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使农作物生长受限,渔业、水产养殖业等提供的海产品内蛋白含量和营养价值下降,这些都是造成人们营养不良的“幕后黑手”。

食物和水也有可能为人们带来疾病,因为其中含有的细菌、化学残渣(如农药和生物毒素)和其他有毒物质也会一同被摄入体内。随着自然灾害不断增加、气候模式越来越多变,纯净饮用水将会越来越稀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估算出每年大约有76万孩童死于腹泻,而随着洪灾、旱灾、饥荒次数的增加,这个数字只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这个十二月,来自196个国家的157位世界领袖和4万个代表齐聚巴黎,一起签订了一份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气候协议。全世界的人民为他们及后代的命运而欢呼,希望这份协议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气候变化对这个星球所带来 的影响。

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那么合作和卓越的人类精神一定能帮助我们为上几个世纪造成的损害做出修正和弥补。对于我们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放慢脚步吧,不要再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将是人类永恒的遗产,我们必将引以为豪。这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该产出的最完美成果。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作者:Marcus Ranney来自印度,是RoundGlass Partners的副总裁,全球杰出青年社区一员。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周森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