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时至今日,想要造成比传统的恐怖主义活动更大规模的破坏,要么依靠大量的人力 (例如军队),要么借助庞大而复杂的组织 (例如来研制核武器)。通常这些都是国有资源。国际社会因此创造出一些差强人意的机制来制约国家间不断升级的冲突,例如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当然也包括吓阻理论以及核时代“相互保证毁灭 (MAD)”的恐怖平衡。后者也解释了为何冷战之后一如既往地 “冷”(不至诉诸武力)。

世界脱离冷战逻辑后,不再将重心放在大国间的实力较量。从1990年开始,国际安全的重心从超级大国转移至国家联盟的解体,从势均力敌的竞争转移至不对称威胁。

如今,我们好像正同时经历以上两种情况造成的最坏局面:战略地缘政治竞争再次出现,国家的碎片化 (巴尔干化)、脆弱化和暴动仍在继续,加上国际治理遭遇的空前危机,新的世界秩序正挑战着我们应变力和适应力。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许多前沿科技将同时取得技术进步,随之而来的黑暗现实是:造成大规模破坏的能力正迅速且大规模地解禁。从3D打印武器到家庭实验室的基因工程,新兴技术下的破坏性武器已经唾手可得。

我们与各行各业的顶级专家进行了探讨,咨询了他们对于新兴技术安全性的看法:

1. 研究领域的合并可能带来意外的威胁

随着技术融合的兴起,公认的技术领域正飞速发展,而新的技术组合正以我们始料未及的方式被创造出来。

2. 高低端科技的互动有惊人表现

正如叙利亚和伊拉克那样,将传统的步兵火炮作战模式与新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且颇具挑战性的变化。

3. 非政府组织实力渐长

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对新兴技术的使用保障了他们的出击速度,让他们有接触到跨国集团的机会,例如发动大规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

4. 对于新兴技术安全性问题的讨论难以进行

对于如何应对新技术产生的风险,国际社会还缺乏一个可信的平台来进行重要的讨论。

5. 太空管理方法亟待革新

数十年前,只有美国和苏联有能力进行太空计划。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在太空占有一席之地,超过一半数量的卫星是商用卫星。因为太空可能成为引发未来冲突的因素,所以现行的太空管理机制或许并不适用。

6. 自主型武器亟待关注

依赖人工智能的高级机器人是否受到国际法的约束?如果机器人之间发生战争,我们是否还有战略稳定的局面?毕竟软件更新或是黑客入侵可以在一夕之间改变力量势均的状态。博弈论指出战斗机器人应该具有强适应力且不可预知,那么他们一旦被用于作战,我们该如何预测他们的行为呢?甚至机器人的制造者都无法预测?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刚刚开始,部分原因是许多技术的革新已经超越了国家间关于裁军、防扩散和人道主义法律约束的协定。

7.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引发全球性不平等怨恨

互联网的不断壮大的确带来了经济繁荣,然而数量庞大的绝望失业青年们,由于对比而产生的愤怒,也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新的宣泄方式。同时互联网也引发了文化冲突,因缺乏传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文化调和,在一种文化中司空常见的现象或许对另一种文化来说是骇人听闻的。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各种想法和观念在瞬间传遍全球,却把文化适应远远抛在后面。

8. 网络战役 易攻难守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他们的攻击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防御力。所以他们更愿意继续在增强进攻力上投资,而非提高防守力方面。这让工业和政府的控制体系充满漏洞。传统的防守优于进攻的观念至此已经完全颠覆了。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怎么鼓励人们严肃对待新兴技术带来的安全威胁?

1. 寻求相互保证毁灭2.0 (MAD 2.0)

上世纪下半叶,对于核战争的害怕逐渐转变为在“相互保证毁灭”概念下的相对稳定。该概念只在少数国家拥有互相毁灭的能力时有效,随着拥有潜在致命打击能力的国家增多,该概念正遭到破坏。我们能否找到类似的新平衡将脆弱的国际关系维持在稳定状态?

2. 新兴技术的不扩散模型

我们能否提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来控制新兴技术的潜在破坏性,而又不阻碍创造力和经济发展?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也没有现存的框架来应对新兴技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历史上在核不扩散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一些参考。由于政府间在达成共识方面存在困难,或许由产业自身来做“领头羊”更为合适。

3. 教学及开发新技术的伦理规范

关于新兴技术的教育者和开发者应该采用伦理道德规范的讨论仍然局限在个体范围内,并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扩大、合并以及促进这样的讨论,来发展出普适的道德规范,运用在社会文化中。

4. 渴求新领军者的出现

谁能够在讨论和促进道德规范以及应对新兴技术安全性的重要政治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受到影响的产业显而易见,然而其他的领军者同样重要,例如游戏社区。

5. 讨论及促进联合行动的论坛

国家间的合作仍然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制定及讨论条约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样的合作已经远远不够。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严肃可信的多方参与对话平台来讨论以上的问题,促进对于共同关注点及共享责任的理解。

 


作者:埃斯彭•巴斯•艾德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战略中心的负责人以及管理委员会成员;安雅·卡斯佩森是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安全的负责人以及执行委员会的成员。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教育无边界字幕组】zhou-zhou;校对:【教育无边界字幕组】misssty

话题:



0

推荐

达沃斯博客

达沃斯博客

10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本博客为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在财新网的镜像博客。这里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人士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文章